军民融合加强文物保护利用


 
发布时间:2019-01-17     信息来源:国家院参事室网站 
 
     初冬时节,寒意渐渐笼罩齐鲁大地。2018年11月24日至28日,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安家瑶、陈平原会同国家文物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等有关部门专家组成联合调研组,在山东省文史研究馆、山东省文物局等单位有关同志的陪同下,先后深入青岛、威海的军地文物保护单位,就军队调整改革期间如何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的课题进行调研。      
 
    军队在文物保护利用上的重要贡献 
 
    24日下午,调研组来到第一站——青岛德国伊尔蒂斯兵营旧址。19世纪末,德军占领青岛并在城外海边建立了伊尔蒂斯兵营。伊尔蒂斯兵营旧址见证了中国人民不屈不挠抵抗帝国主义的斗争精神,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目前,其主体建筑作为海军某部队机关办公区域,已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调研组首先参观了兵营主体建筑一号楼和二号楼。映入眼帘的两栋楼以德式风格为主,中西合璧。背倚太平山,南向绿茵场,整体造型庄重大方,气势恢宏,蔚为大观。安家瑶先生仔细察看建筑的每一处角落,不时关切地询问当前建筑的修缮维护、经费保障、人员配置等细节情况。伊尔蒂斯兵营旧址历经百年风雨,至今仍然发挥着建筑的使用功能,令人震撼不已。 
 
    25日上午,安家瑶和陈平原先生先后来到青岛海军大院——毛奇兵营旧址和中国海军博物馆。毛奇兵营是德军在青岛建立的三大兵营之一,原为德军骑兵营区。毛奇兵营曾见证了日德战争中较为激烈的一场战役,也见证了帝国主义强占青岛的殖民行径。走近兵营旧址,兵营建筑与居民楼仅一道之隔。路上人行车往,时刻穿梭于兵营建筑之中。若不是官兵提醒介绍,很难发现这就是毛奇兵营旧址。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旧址位于中国海军博物馆内,由德国著名建筑师海因里希·舒巴特(Heinrich Schubart)设计,始建于1907年,原为德国海军的军官休闲娱乐场所。建筑整体由三层地面建筑、阁楼和一层地下室组成。由花岗石砌基,黄色水刷墙,多折坡屋面,覆红色牛舌瓦。建筑整体立面变化丰富,屋面高低错落,以此形成立面转换的模糊感,南面彰显青年风格派特色。德国海军军官俱乐部旧址见证了德国海军侵占青岛的屈辱历史,是近代中国海军和海防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是代表青岛乃至中国近代海防文化的重要标志。据海军博物馆有关同志介绍,为了充分发挥馆内特点和优势,馆里积极开展了各类国防教育实践活动,已经与北京和当地院校合作,让学校师生来此进行研学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下一步,海军博物馆还将把周围其他文物建筑也纳入博物馆整体展陈规划中,进行统一维护、保养和使用。争取打造成集展览、国防教育培训中心、学术研讨和文物修复等于一身的多功能博物馆。 
 
    青岛委托房产经营公司进行保护和修缮文物的探索 
 
    25日下午,调研组一行来到被称为“万国建筑博物馆”的青岛八大关近代建筑群。八大关建筑反映了近代青岛的殖民史和社会变迁史,汇集了古希腊式、罗马式、哥特式、拜占庭式和巴洛克式等众多建筑风格,是近代少有的按西方城市规划理论建成的城市别墅区,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调研组首先来到了八大关的东海饭店。据东海饭店有关同志介绍,东海饭店始建于1931年,1936年竣工,在解放前曾被誉为“东方海上明珠”。东海饭店的建立,开启了青岛中外合资的先河,是当时青岛市最高档的饭店,也是中国人在青岛开设的第一家西餐馆。建筑采用扇形的设计手法,与所处的海山环境融为一体,每间客房都能观海听潮,至今被称为中国建筑设计史上的奇葩。 
 
    目前,东海饭店的整体修缮和维护已委托青岛房产经营公司和相关社会力量统一进行建筑保护和工程维护,并取得较好的效果。近年来,通过对文物建筑保护方式的不断探索,东海饭店的维护和保养已取得一定的成果,这都得益于科学的规划和系统的维护。令人赞叹的是东海饭店自建成至今,一直保持着酒店的使用功能,这也是其最大价值的体现和延续。 
 
    威海打造国防和党性教育基地的探索 
 
    26日中午,调研组一行来到威海市,在市文广新局主要负责同志和部队官兵的陪同下,调研组参观考察了威海市区内的英式建筑,如英商避暑旧址(四眼楼)、美国牙医及意商别墅旧址、威海卫校旧址和泰茂洋行旧址等。这些建筑均是英国殖民时期遗留下的建筑,这些建筑记录着威海百年历史的沧桑巨变,也是威海市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 
 
    泰茂洋行旧址目前已建成“海权文化展馆”,并对外开放,成为威海市重要的海防教育基地。安家瑶和陈平原先生参观泰茂洋行旧址后也表示,把闲置建筑建成文化展馆的做法非常值得推广,既能破解建筑闲置问题,又能打造历史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真正“让文物活起来”。 
 
    27日一早,调研组一行抵达了此次调研行程的最后一站——刘公岛。刘公岛是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北洋海军的诞生地、甲午海战决战场和被英国强占42年的军事租借地,现已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岛上建筑分为北洋海军时期和英租时期建筑两部分,北洋海军时期建筑如东泓炮台、海军公所、刘公岛水师学堂已对外开放,成为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调研组考察了北洋海军时期遗留下来的最大一处代表性遗址——东泓炮台,目前已成为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之一。安家瑶先生来到炮台旁边,细细察看着历尽风雨和硝烟的炮台,表情凝重。陈平原先生驻足炮台旁,凭栏远眺,静静聆听着大海传来的阵阵涛声,若有所思。这历经百年的东泓炮台承载了太多的家国往事,让每个人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 
 
    参观了几处建筑遗址后,一处写有“历史选择展馆”牌匾吸引了调研组的注意。安家瑶先生大步走进展馆,聚精会神地观看着大屏幕播放的再现甲午战争以来120多年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历史进程的视频;陈平原先生认真察看着展馆内陈列的每一张照片和每一个实物,并不时关切地询问讲解员每一张照片的来历。一张张珍贵的老照片,一件件生动的实物泥塑,无不记录那段从沉痛走向辉煌的艰辛历程。 
 
    五天的调研考察,行程紧凑,内容丰富。调研组了解到,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军队为文物保护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安家瑶先生认为,青岛和威海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有利的探索既保存了老建筑,又使用了老建筑,是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让文物活起来”思想的重要举措,这样的好做法很值得坚持和推广。陈平原先生也表示,文物建筑的保护,需要规划在先,精准维修。事先规划,合理使用。这样可以使文物建筑的公益属性得到最好的释放,也能使文物建筑的历史价值得到充分展现。青岛和威海对文物保护的积极探索,为其他地区的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利参考,也将对文物保护在军民融合领域的不断深化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