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创新胆识续写“军民融合”新篇章


 

发布时间:2019-02-19     信息来源:四川省军民结合主管部门

军民融合如何高质量发展?省人大代表、成都立鑫新技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汝君建议,从搭建军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等方面着力。我省是国务院确定的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中,唯一以“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为核心内容的省级区域,在创新机制、破除壁垒等方面都进行了大胆探索。(1月19日《四川日报》) 

  众所周知,“军民融合”是四川的“看家本领”之一,也是值得川人骄傲的资本。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四川代表团的审议时,曾对创新创造做出重要指示,他指出,要急起直追,抓住世界科技革命历史机遇,针对经济社会发展方向、目标、战略、短板选准课题,形成更具激励性的制度环境,加快健全军民融合发展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抓好军民融合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发展军民融合产业集群。 

  四川作为我国军民融合发展的重点地区,近年来成绩卓著,军民融合产业经济规模收入达2660亿元以上,居全国第二位,而军工核心能力建设投资约占全国的六分之一,居全国第一位。而且,四川军工企业密度大、规模大、底子厚、实力强。如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就能以科技为依托,利用“成德绵”的军工“含金量”助推国防科技工业腾飞的同时,支持更多的“民参军”企业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真正做到军民深度融合。 

  然而,正像王汝君指出的那样,“但也存在融合机制亟待完善、融合程度亟待深入推进、军民信息渠道亟待优化通畅等不足。”他建议,搭建军民融合综合信息服务平台,破除政府、军工科研院所与民营企业在技术需求、人才需求、配套项目、基础设施等方面的“信息孤岛”。提升军民融合民营企业主体能力,使融合机制更加完善。例如通过减免、融资补贴等优惠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装备预研,争取具备条件的军工科研院所、军工企业的支持,向民营企业开放具有民用意义的先进装备设施等。 

  的确,虽然四川在军民融合上有着深厚基础,成绩显著,但在新常态下,一定要不断进取,开拓创新,绝不能故步自封。必须清醒地看到,军民融合发展要素尚需加强,各项服务功能有待完善,协同推进的速度还需加快,融通和交流在深层次上还存在短板。王代表建议,加强保障,建立适应军民融合产业发展需要的技术市场服务、投融资服务、科技成果信息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工程适应性研究等创新型中介服务体系;建立军民融合协同创新研究机构,助推民营企业、军工单位、高校院所、平台机构间,在资本融合、技术转移、信息交流、人才互动、市场开拓等方面开展深层次融通合作等。 

  而要想做到上述这些,必须首先在体制机制上向改革创新要效益,在原有基础上继续寻找军民深度融合的突破口,在拓宽实力上下足功夫,还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带动军民深度融合。改革创新首先就要有胆识,畏手畏脚会使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还有,打破传统壁垒,让军民深度融合实现办事畅通,体系建设就需要相关部门的协调、统筹、规范,以形成合力,否则,就会遇到部门管理弊端带来的瓶颈。四川在军民深度融合的条件上优势明显,只要肩负使命,勇于担当,深化改革,突破瓶颈,大胆创新,就能充分释放“破壁”带来的红利。 

  可见,面对融合机制亟待完善、融合程度亟待深入推进、军民信息渠道亟待优化通畅等不足的问题,必须把军民融合对治蜀兴川的重要性,提升到更高程度。军民融合发展,是四川的一个“看家本领”,四川就应该在军民融合发展上积极有为。其实,无论从历史还是目前看,四川的军民融合,已显示出很强的比较优势,因此,就该抓住机遇,使其发展壮大。但军民融合对四川来说,不仅要做得好,还要做成全国的样板。挑战也是机遇,只有不断更新观念,打破壁垒,着力解决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问题,运用先进理念、方法、手段,努力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四川就一定会成为军民融合发展的全国样板。(天府评论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