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9-06- 13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科工二院
近年来,我国整体安全生产工作向着“大应急”“全灾种”的综合应急救援能力方向发展,二院206所一直致力于航天技术成果转化,特别是在特种安保应急救援装备领域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北京市科委依托206所成立了北京市特种安保救援智能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消防、应急救援、安保等行业领域的装备研制,在消防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危险作业监测及职业健康等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绩,体系化、多方位研究了安全生产工作的监控和预警技术、智能感知技术及作业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定位互联技术等,形成了系列化、智能化的可适应当前行业形势特点的装备和产品。
前端监控和预警监测方面,为了解决危险作业场所采用现有的监控设备存在看不全、有盲区等问题,采用折反射全景成像技术,可实现单个摄像头360度无死角、无盲区成像,可对监控区域内危险作业流程和人员、设备进行凝视监控并对监控区域内违规越界、违规作业等情况进行智能预警,切实提升了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生产管控水平。
智能感知和传感方面,对危险作业场所存在的易燃危险气体在线监测开展复合探测技术研究,一个报警装置同时监测多个不同功能的探测器,实现气体状态在线实时监测。该技术产品已经在多型大客车上实现应用,为公共安全事业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人员和设备定位互联方面,采用高精度定位技术及自组网互联技术实现对危险作业场所的人员实现位置和路径信息的定位和显示,对现场的关键设备分布状态和信息实现定位和互联,实现了高精度、智能化的物联平台的搭建。
此外,针对特殊场所的作业环境中车辆发动机及柴油机组在工作时会产生“刺鼻子、辣眼睛”的尾气,对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健康造成危害,采用车辆尾气治理技术,针对尾气中的碳颗粒物、一氧化碳及碳氢类化合物进行净化,有效消除了有害气体对现场从业人员的危害,为行业人员职业健康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开展航天技术成果转化落地过程中,206所始终秉承着集团公司“安、 康、乐、知”的发展理念,关注社会民生,为消防应急救援、公共安全、危险作业监测及职业健康等多个领域提供优质的技术和装备,解决行业领域的痛点问题,提高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的水平。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形成了一套体系化的物联平台,实现了从前端监测、感知到中端过程定位、实时监测和末端的响应处置的全过程解决方案。研发的一系列装备已经在安全生产领域得到实施和应用,取得了显著成效。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应急救援领域装备体系,为行业大安全环境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文/刘亮 王常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