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网站!

Copyright © 2017 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8010310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手机:13520378018

邮箱:jmrh@jmrhchina.org.cn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北路72号院B座2702

扫一扫加微信

快捷服务

  • banner2
  • banner

“玉兔二号”揭示月球背面“不明胶状物质”可能成因

分类:
平台要闻
来源:
2020/06/23 20:45
浏览量
评论:
 
[ 发布时间:2020-06-23 ]   [ 信息来源: 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 ] 
 
  自着陆月球背面以来,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已顺利工作超过500天,在着陆区物质成分与地下结构等科学领域取得多项成果。
 
 
  第八月昼期间,“玉兔二号”月球车在一个直径约2m,深约0.3m的新鲜撞击坑内部发现大小约52cm×16cm的未知物质。与周围月壤相比,该未知物质具有不规则的外形,呈黑绿色,有一定光泽。对此,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飞控团队制定了严密的行驶方案,对新鲜撞击坑及未知物质进行了细化科学探测。
 
 
“玉兔二号”月球车靠近撞击坑
 
 
  近期,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芶盛博士,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及类地行星先导专项骨干成员、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遥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邸凯昌研究员、岳宗玉研究员及其合作者,利用“玉兔二号”探测数据,分析了“不明胶状物质”的成因。
 
 
新鲜撞击坑内部未知物质周围环境全景影像拼接图
 
 
  科研团队发现,新鲜撞击坑周边存在许多与月壤具有相似土灰色的块体。它们能够被月球车车轮碾压成粉状,以此推断其为块状月壤,而非石块。光谱解混结果显示新鲜撞击坑周边及内部块状月壤中长石矿物相对含量较多,橄榄石和辉石相对含量基本相等,表明着陆区月壤可能是苏长岩风化产物。
 
 
“玉兔二号”月球车获取的避障相机影像
 
 
  通过与阿波罗任务采集的样品比较,未知物质与角砾岩样品的外观较为类似。经过进一步的撞击成坑理论分析,该未知物质为撞击形成的角砾岩,可能为附近某撞击坑溅射物的撞击熔融角砾岩,或为当前新鲜撞击坑成坑时形成的撞击玻璃凝结角砾岩。
 
 
阿波罗采样的角砾岩样本
 
 
  目前,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处于第十九月昼工作期,两器工况正常,能量平衡,按计划开展科学探测任务。后续,科研团队将继续对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月球车的探测任务进行科学规划,严密操作,争取获得更多的第一手月球背面探测数据,深入研究分析,相关科学成果将及时发布。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