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网站!

Copyright © 2017 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8010310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手机:13520378018

邮箱:jmrh@jmrhchina.org.cn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北路72号院B座2702

扫一扫加微信

快捷服务

  • banner2
  • banner

四川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将有政策、资金支持

分类:
平台要闻
来源:
2018/10/22 13:11
浏览量
评论:
 
发布时间:2018-10-22     信息来源:四川省军民结合主管部门
 
  “到2022年,资本层面军民融合推进机制不断健全,经省级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超过1000家,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写在《关于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目标,正为四川军民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10月21日,记者获悉,《意见》即将向社会公布。接下来,四川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其中明确,将加速激发“民参军”的活力。
 
  《意见》中提出,将优化“民参军”准入管理,依法精简“民参军”准入程序,充分吸纳社会优质资源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审查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推进多证融合等。
 
  四川还将鼓励军工单位扩大外部协作,将军品配套任务分解扩散到省内民口单位承担,引导和组织更多民口单位承担军品配套任务。鼓励和支持央属军工企业采购省内民口军品配套产品,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建设专业化的军品配套产业园等。
 
  激励制度也出现了《意见》当中,将支持有优势的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争取承担武器装备的总体、关键分系统和核心配套产品预研任务和研制项目。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对成功申报国家国防科工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省内民营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依据法律规定,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民参军”投资领域。探索建立“民参军”扶持机制和研发风险补偿机制。
 
  《意见》中还提到,到2022年,四川“军转民”潜能也将不断释放,军工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机制更加完善,建成50个军工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与推广转化平台,每年滚动支持100项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到2022年,资本层面军民融合推进机制不断健全,经省级认定的军民融合企业(单位)超过1000家,培育一批军民融合龙头企业和‘小巨人’企业……”写在《关于推动四川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的目标,正为四川军民融合发展指明方向和路径。
 
  10月21日,记者获悉,《意见》即将向社会公布。接下来,四川将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其中明确,将加速激发“民参军”的活力。
 
  《意见》中提出,将优化“民参军”准入管理,依法精简“民参军”准入程序,充分吸纳社会优质资源进入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建立跨军地、跨部门的审查工作协调机制,实行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和承制单位资格联合审查,推进多证融合等。
 
  四川还将鼓励军工单位扩大外部协作,将军品配套任务分解扩散到省内民口单位承担,引导和组织更多民口单位承担军品配套任务。鼓励和支持央属军工企业采购省内民口军品配套产品,鼓励具备条件地区建设专业化的军品配套产业园等。
 
  激励制度也出现了《意见》当中,将支持有优势的民口单位参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竞争,争取承担武器装备的总体、关键分系统和核心配套产品预研任务和研制项目。支持民营企业承担国家军工投资项目,对成功申报国家国防科工局军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省内民营企业,给予政策、资金支持。依据法律规定,引导和吸收社会资本进入“民参军”投资领域。探索建立“民参军”扶持机制和研发风险补偿机制。
 
  《意见》中还提到,到2022年,四川“军转民”潜能也将不断释放,军工先进技术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机制更加完善,建成50个军工科技成果信息共享与推广转化平台,每年滚动支持100项军工科技成果向民用领域转移转化和产业化发展。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