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网站!

Copyright © 2017 北京军民融合信息咨询中心                                                                                                                                            京ICP备18010310号-2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北京

扫一扫关注公众号

手机:13520378018

邮箱:jmrh@jmrhchina.org.cn

联系人:张先生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

北路72号院B座2702

扫一扫加微信

快捷服务

  • banner2
  • banner

航天智慧创造美好生活

分类:
平台要闻
来源:
2018/12/27 09:12
浏览量
评论:
 
[ 发布时间:2018-12-26 ]   [ 信息来源: 航天科工 ]  
 
  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逐渐培育壮大“航天智慧”核心品牌,航天高科技产品和系统解决方案已经实实在在服务于百姓的日常生活,努力服务于社会大众对未来智慧生活的美好向往。
 
 
  以“大防务、大安全”理念服务国计民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军民融合是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
 
 
  中国航天科工始终牢记“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企业使命,提出“大防务、大安全”发展理念,不但为我国国防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还积极投身于国民经济主战场,从思想和行动上,更从决策和机制上深刻地推动着中国航天科工从传统防务拓展到传统防务与非传统防务并重,积极探索军民融合深度发展道路,让航天技术成果惠及民生,改善民生,构筑起一座国泰民安的绿色长城。
 
 
  心系百姓,情牵万家,国之干城,民之卫士。
 
 
  2008年,抓住奥运机遇,中国航天科工运用航天系统工程管理经验,集成航天高新技术优势,对北京奥运安保科技系统进行整体设计、建设和赛时保障,打造出先进的奥运安保指挥系统,将全北京94个场馆和58个周界连接成为有机整体;电子票证系统(RFID)首次实现了奥运史上的门票实名制和电子查验。
 
 
  中国航天科工建设的奥运安保科技系统,打响了“航天安保”品牌,成为我国第一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型活动综合安保科技系统,不仅成本较低,而且实现了系统集成、整体防控、整体解决等多项技术创新。
 
 
  2009年,航天安保护佑国庆60周年阅兵盛典天安门地区安全,不负使命,再立新功。
 
 
  2010年,航天安保再担“平安世博”重任,半年展期内,针对上海世博会时间长、环境复杂、气候多变、人数众多等特点,进行了“水岸安保”等多项技术创新,圆满完成保障任务,进一步完善并提升了安保科技系统整体水平。
 
 
  对航天安保产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2010年11月12日,航天安保系统将“新一代平安城市”理念引入第十六届亚洲运动会开幕式中,在圆满完成平安保障任务的同时,保证了90%的技术和设备在赛后能够继续长期服务广州市的“平安城市”建设。
 
 
  由此,凭借着航天系统工程管理基础和丰富的信息系统开发经验,成功保障了北京奥运会、国庆阅兵等重大节庆赛事活动的航天安保科技系统成功实现了从“大型活动安保”向“平安城市”“智慧城市”系统工程的纵深拓展。
 
 
  从一域到全局打响“航天智慧”品牌
 
 
  2011年,中国航天科工将智慧城市业务提升到集团公司信息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将智慧产业业务覆盖到智慧城市咨询、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全过程,同时在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管网等领域,开发出了一系列“智慧”的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一幅带有航天印记的智慧产业画卷,正铺展开来。
 
 
  让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更完善,让社会运行治理更科学,让居民享受更多智慧发展红利,这个智慧领域的“航天品牌”正在悄然改变城市发展和生活面貌。
 
 
  智慧城市解决城市顽疾。中国航天科工将新一代物联网、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技术深度融合,为打造“智慧、绿色、共享、快捷”的新型智慧城市贡献力量。
 
 
  江苏苏州的太湖新城是全国首个智慧园区一揽子项目的落地点,由航天科工智慧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的一套智慧“神经系统”正保障着城市的平稳运行。
 
 
  走进苏州吴中太湖新城,昔日梅雨降水常常给城市带来内涝隐患。智慧产业公司自主研发的城市内涝预警系统取代了传统的人工观测方式,可在易积水路段实施24小时监测,管理部门能够足不出户实时了解城市内涝情况,方便政府部门第一时间响应。通过将传感技术引入地下管网的建设中去,太湖新城的每一根管线,都拥有它独一无二的“身份证”,为每一条管线安装上识别器,一旦发生泄漏,只需确定漏点进行施工,避免了城区‘挖得底朝天’的尴尬。
 
 
  与此同时,人脸识别门禁、智能立体停车场、佩戴电子身份证的地下管网系统等一系列全新的智慧化生活方式正在悄然走进太湖新城百姓的生活,城市的生活面貌焕然一新。
 
 
  按照当地“新城市、新产业、新生活”的发展蓝图,智慧吴中太湖新城进行了城市运行中心、市政设施管理系统、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一站式市民服务平台、公共信息化平台以及公共信息化基础等建设,真正实现“让信息多跑路,让百姓少跑腿”。
 
 
  在浙江绍兴,围绕地方“智慧安居”的理念,智慧产业公司将政府、家政、交通、社区系列服务融于政府公共服务的平台中,还形成了智慧交通、平安校园、平安社区、平安城市的综合防控。此外,东海之滨的宁波,皖中腹地的肥东,长江之滨的镇江,都有智慧产业公司提供的智慧城市方案落地。安徽合肥,航天尖端技术为徽州古城注入新活力,一座现代化新城正在拔地而起……
 
 
  面向现代城市治理,智慧产业公司以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及专项规划为基础,通过50多个智慧城市(城区)规划设计项目的磨炼,逐步摸索形成一套包括基础层、平台层和应用层三个层级在内的智慧城市技术体系架构,从而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技术体系的可复制经验。
 
 
  智慧城市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无论是作为城市管理主体的政府,还是经济发展主体的企业,再或是社会活动个体,都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建立越来越密切的关系,数据、信息对人们衣食住行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智慧环保产业助力“绿水青山”生态建设。中国航天科工充分利用卫星遥感、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形成农业、林业、海洋、大气等领域的立体感知、管理协同高效、生态价值凸显、服务内外一体的发展新模式,高效精准预警,辅助指挥调度。
 
 
  中国航天科工航天系统公司所属北京航天泰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智慧林业”产品应用在资源普查、营造林管理、古树名木管理、病虫害防治决策、森林防火预警、森林防火指挥调度、护林员管理等方面,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成功服务于新疆、宁夏、贵阳、昆明等省市林业部门。
 
 
  依托航天科工空间数据服务中心,可为调查人员提供十余颗卫星数据资源。林业管理员手中的“现代化设备”可以在任意半径范围内全方位掌握林业基本信息。它还能知道过去、未来——过去什么时候发生过采伐、病虫害、火灾,未来可能发生哪些林业灾害。总之,利用航天泰坦自主研发的用于森林资源调查的北斗导航通信一体机,极大地提升了工作人员野外调查的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度。
 
 
  在“智慧海洋”领域,中国航天科工三院运用多源卫星感知、移动物联网、云平台数据存储、大数据挖掘、3S信息处理、数据整合等关键技术,满足海域海岛动态监测、数值预报、海洋灾害应急、海洋生态环境变化、渔业养殖等应用需求,全面提升经略海洋的能力,推动海上丝绸之路战略的顺利实施,为建设海洋强国奠定坚实基础。
 
 
  智慧食药监成为舌尖上的安全卫士。中国航天科工控股的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倾力打造了智慧食药监综合监管大数据服务平台,不断筑牢食药安全防护网,为国民健康保驾护航。
 
 
  从2005年的“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到2008年的“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项目的成功实施,航天信息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信息化建设领域的探索由来已久。
 
 
  以信息化手段提高食品药品监管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总结能力,是避免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的有效途径。打造食品药品监管新生态,成为航天信息在智慧食药监领域的目标。
 
 
  航天信息利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以食品、药品、化妆品及医疗器械为重点监管对象,自主研发并成功建立了一套包含一个“食品药品标准规范体系”、一个“食品药品大数据中心”、八大系统等在内的智慧食药监综合监管服务大数据平台,构建四位一体的“互联网+”生态圈。
 
 
  2016年,航天信息智慧食药监大数据平台率先在内蒙古自治区上线运行,通过在自治区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云平台上进行“一级部署”,确保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四级使用”,覆盖全自治区12个盟市,实现统一监管、数据同步、上下级联动审批。
 
 
  目前,除了首都食品安全控制系统、奥运食品安全追溯系统等成功案例,航天信息还在青岛、抚顺、锦州等多个地市实施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工程,并与山西省、辽宁省食药监管理局陆续签约,因地制宜打造多个省级智慧食药监管“大平台”。通过多省市智慧食药监大数据服务平台的成功推广,航天信息在食药监领域初步探索出一条“产品+服务”的商业模式。
 
 
  智慧管网(廊)打造城市地下生命线。近年来,智慧管网建设已经成为有效保障城市地下管线安全必不可少的手段,成为服务于“公共安全、公共民生、公共管理”的必要支撑。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在智慧管网(廊)领域已形成集“全面感知、协同互联、数据应用、统一标准”于一体的“1+N+1”智慧网(廊)网整体解决方案,基于城市地下管线“一张图”,构建地下管廊综合管理平台,实现管网(廊)信息的大数据应用分析。在国家住建部支持下,中国航天科工率先在山东德州市开展试点及推广,并已在浙江、内蒙、成都等省市广泛应用。
 
 
  智慧交通推广北斗应用。中国航天科工一院在开拓智慧交通领域,以信息化、智能化为牵引,推动现代技术与交通运输管理和服务全面融合,实现了城市、城际及轨道交通三大业务板块全覆盖,布局城市智慧交通、城际智慧交通、轨道交通系统、北斗交通应用、交通装备信息化五大产品领域,提供从城市交通信号控制、路况采集发布、到高速公路收费监控、地铁监测和自动售票等多项服务,缓解交通拥堵,方便公众出行。
 
 
  中国航天科工三院所属航天科技股份公司在智慧交通领域耕耘数年,倾力打造的北斗车联网终端及平台系统,利用了先进的北斗定位导航、传感、网络、计算、控制、智能等方面的技术,对道路和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感知,构建以车辆为节点,以网络为基础的车联网系统,实时监控和存储行驶轨迹、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
 
 
  北斗车联网实现了对车辆各项数据的平台化管理,还可以对车辆行驶油耗、气耗数据、驾驶员行为数据、轮胎情况等进行采集、统计、分析,优化管理运输过程。
 
 
  一方面,为政府部门对运营的货运车辆、公交出租车、公务车等车辆的监管监控需求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帮助企业节油降耗、优化改进驾驶员驾驶习惯、智能管理轮胎、规划最优路径,为车辆及企业实现低碳、节能、环保运输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
 
 
  推广应用至今,航天科技股份公司的北斗车联网已经为全国22个省市超过35万辆的车辆提供服务,有效提高了交通领域的安全性,降低了企业及车辆的运营成本,方便了人们的出行。
 
 
  航天智慧助力“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并提出要建设创新型国家、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的战略目标。中国社会正向以智能技术为基础的智慧型社会转型。
 
 
  对于未来军民融合发展主战场和大方向,中国航天科工有着明确的思路。高红卫董事长表示,中国航天科工必须以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奋斗目标,将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主战场向“安康乐知”升级换挡。安就是安全、康就是健康、乐就是欢乐、知就是知识。中国航天科工将高度关注人们“定制化、个性化”的需求,高度重视发展信息技术、智慧产业、智能技术的应用,高度关注颠覆式创新,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努力发挥智慧产业主力军作用。
 
 
  目前,作为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中国航天科工紧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发展态势,率先提出智慧产业概念,归纳分析以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众多产业形态,培育形成20个重点应用领域,成立了智慧产业联盟、物联网技术中心、智慧交通技术中心、智慧农业系统工程技术中心等产学研合作机构,形成了共性、支撑和应用117项关键技术和129项重点产品,取得了80余项国家级资质,拥有千余名专家和创新人才。军民融合科创基地、航天智慧科技城、产业园和产业基地等遍布全国数十个城市,对智慧社会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同时,中国航天科工已建立智慧产业社会化“总体院、总体部”,并依托航天智慧产业M个智慧产业子领域牵头和参与单位,N个智能技术、产品和服务提供单位,开展航天军民融合技术成果转化,遥感遥测、空间信息应用等领域核心技术攻关及关键产品研发,航天特色微服务集市构建,以及重大项目牵头、总体规划等工作。
 
 
  中国航天科工已与50多个地方省市政府形成战略合作关系;与400余家科研机构、知名企业等开展产学研用合作;吸引千余家技术、产品及服务提供商;实现智慧应用资源、智慧服务资源的汇聚,创建智慧产业生态集群。
 
 
  高红卫董事长表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航天科工后续将继续创新智慧产业发展理念,积极开展改变社会运行与管理方式的智慧社会运行平台及相关专业性智慧产业集群生态建设与运用,加大各类智慧产业公共平台与服务能力建设力度,为数字中国、智慧社会作出贡献。
 

相关附件

暂时没有内容信息显示
请先在网站后台添加数据记录。